当然会呀!
古代人当然也会近视!只是近视的可能性比现代小很多。
在古代,虽然没有电子屏幕,但是寒窗苦读的学霸们仍然会因为看书而近视。十年寒窗苦,古代的书生为了考取功名,看书看得废寝忘食,整夜读书的大有人在。有钱人家还可以点盏油灯,穷人家就只能"囊萤映雪","凿壁偷光"了,而无论是富人的油灯还是穷人的“借光”,对视力都有着极大的损害。

——“素有眼疾,不能远视”
历史上记载过几位有名的近视眼,我们熟知的,少时砸缸后来写出了《资治通鉴》的司马光,就是个近视,他曾自述“素有眼疾,不能远视”;

南宋《石林燕话》中记载,欧阳修由于看字艰难,只能雇佣识字的书童念给他听,简直是身残志坚且有钱的代表人物;
二、古人近视了怎么办?
古人对于近视了解并不多。那时没有正规的视力检测和医学矫正方法,人们一般将近视归类为眼疾,用以下几种方式缓解和治疗:
在古代,被认为是眼疾的近视会按照普通中医的方式一并治疗。比如决明子泡水,青皮水洗眼等。《本草纲目》中也记载了多种明目的药物,像芜菁花、槐实、苍术,对眼部疲劳、视物不清等都有不错的效果。
此外,孙思邈在《备急千金方》中也提出了71种矫正视力的药方;宋朝的赵浩为了防止近视,还尝试在油灯上放枸杞;还有人在油灯旁放置石菖蒲等植物,用以吸收黑烟,或在晨间收集露水来洗眼睛,以达到明目的效果......
2.做运动
古人读书时喜欢摇头晃脑,如果你认为这样只是为了背起书来有感觉,那就图样图森破了~
据专家了解,这其实是古人防止近视的办法之一。摇头晃脑可以改善脊椎,使人体和书籍保持一定的距离,也避免了眼睛一直盯着一处,可以适当缓解眼睛疲劳。
3.针灸
古人还会通过针灸穴道来改善近视。中医认为,人之所以会近视,是因为阳气不足,通过针灸调节体内阴阳,可以达到缓解近视的目的。
宋代窦汉卿的《针灸标幽赋》就将「光明」作为攒竹穴的别名,记载了它治疗眼疾的功用。
4.使用“放大镜”
“史沆断狱,取水精十数种以入,初不喻,既而知案牍故暗者,以水精承目照之,则见。”这段话来自清初的《除余众考》。这种滴水看书的方法实际上和放大镜的原理相同。
事实上,早在北宋时期,就有一些官员会使用放大镜了。
5.眼镜
眼镜最初的叫法是叆叇(àidài)。万历年间的《留青日札》就有关于叆叇的记载。
到了明代,近视患者已经可以通过眼镜解决日常需求了。这一点在仇英的《南都繁会景物图卷》中被真实地展现。
不过说实话,相对近视来说,老花眼似乎更值得古人们担忧哦~
从古至今,人们一直走在“抵抗”近视的路上,而古代的低近视率,也给现代人带来了启发。
总结
远离电子产品,没事多出门溜达溜达,沐浴阳光,亲近大自然,让眼睛吸收足够的光营养,能够帮助我们拥有更好的视力。
此外,良好的用眼习惯也非常重要。已经患了近视的小伙伴,更需要定期去正规的视光中心或医院进行视力检测,避免近视加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