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注儿童,青少年眼睛健康

FOCUS ON CHILDREN, TEENAGERS AND EYE HEALTH

全瑞生物

Quanrui Biological Company


了解一下,什么是弱视眼?
来源:GSS眼镜零售系统 | 作者:目依保叶黄素 | 发布时间: 1064天前 | 218 次浏览 | 分享到:
1.什么是弱视眼














1985年我国弱视的定义:在医学上,经眼科检查,没有其他眼病,且也不能通过用镜片提高视力,远视力低于0.9,称为弱视。

2010年,我国眼科专家强调要依据儿童视力发展规律,诊断弱视不宜只以视力低于0.9为依据,而应参考相应年龄视力正常值下限。

目前弱视的定义:在儿童视觉发育期,由于单眼斜视,未矫正的屈光参差,高度屈光不正及形觉剥夺,引起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相应年龄视力为弱视。或者双眼矫正视力相差两行以上,视力低的眼为弱视眼。而且经过眼科系统检查,排除眼睛没有其他器质性病变。

简言之,弱视要具备几个条件:




①弱视发生时间:是在孩子视觉发育期,即1~12岁。

②有发生弱视的病因:孩子有单眼斜视;未矫正的屈光参差;高度屈光不正及形觉剥夺等。

③矫正视力(戴眼镜后检查的视力)低于正常同龄儿的视力,或者双眼矫正视力相差两行以上,视力差的眼为弱视眼。

④双眼经眼科检查,眼睛没有器质性病变。

不同年龄儿童视力正常值的下限是:3岁儿童视力正常值下限为0.5;4~5岁儿童视力正常值下限是0.6;6~7岁儿童视力的正常值下限为0.7。














2.弱视眼与其他眼病的区别是什么















婴儿出生到10岁间,是儿童视功能发育成熟期。在发育期,如果因遗传或后天环境的影响,使视功能发育不良,远视力低于同龄孩子。经检查,既没有其他眼病,也不能通过戴眼镜把该孩子的视力提高到相应年龄视力水平上,这种视力缺陷被称为弱视。弱视与其他原因的视力下降是有区别的:屈光不正(如近视、远视等)的视力下降,是眼睛的屈光力不正常,视功能发育是正常的,戴眼镜能将视力提高到1.0。眼病(如角膜炎、白内障等)引起的视力下降,是眼组织有病变,戴眼镜不能改善,要做其他治疗。弱视引起的视力下降,是眼功能性疾病,既没有眼组织的病变,也不是屈光不正的问题,所以戴眼镜不能提高视力,属于视功能发育不良。




例如,有3个孩子的眼睛都看不清,经远视力检查,第1个孩子右眼裸眼视力0.5,左眼0.6;验光后,双眼矫正视力都提高到1.0,这个孩子属近视,是屈光不正。第2个孩子右眼裸眼视力0.5,左眼0.6;验光后,矫正视力不提高,裂隙灯检查,发现两眼角膜中心有块状浑浊,这个孩子属角膜斑翳,是眼组织病变。第3个孩子右眼裸眼视力1.0,左眼0.3;验光后,左眼视力得不到提高,进一步检查左眼整个眼球组织,没有发现什么眼病,这个孩子就是弱视了。













3.孩子弱视眼的表现















(1)视力下降 弱视眼最突出的表现是视力下降,不单是指裸眼视力下降,儿童经散瞳验光后,戴上眼镜的视力也是低于0.9。轻度弱视眼的视力(包括矫正视力)为0.8~0.6;中度弱视眼的视力为0.5~0.2;重度弱视眼的视力等于或低于0.1。

(2)眼睛有“拥挤现象” 看单个字识别能力尚可,看同样大小成行成排比较“拥挤”的字时,比较吃力,也叫“分开困难”。

(3)缺乏立体视觉 对物体的远近、凸凹、深浅、粗细缺乏空间感和立体感觉。阅读易串行,写字常出现重叠、不整齐、不成行等现象,做精细的手工困难。走路表现为深一脚浅一脚,容易摔跤,容易撞碰树木、桌椅。

(4)没有眼组织的其他病变 进行眼睛的全面检查后,排除了由其他眼病所引起的病变。


(5)有斜视倾向 单眼弱视容易引起斜视。

(6)其他 双眼弱视孩子由于视力低下,对物体大小、明暗、形态的 辨别迟钝;从看远到看近时,眼睛的扫视运动和跟随运动比较慢;看书的速度比正常孩子要慢很多。













4.你的孩子是弱视眼吗















0~3岁是儿童视觉发育的关键期,0~12岁是儿童视觉形成的敏感期。弱视是视功能眼病,它形成于3岁前的关键期,它的最佳治疗时间在5岁左右,最迟不超过敏感期的10岁。了解自己的孩子有没有弱视,尽早发现孩子有弱视,可以为孩子争取到最佳治疗时间。有弱视的孩子,如果能够在敏感期内尽早治疗,80%以上的弱视都能治愈,获得良好视力。但延迟到10岁以后才发现,治疗基本没有希望。由此可见,在幼儿期家长关注孩子有无弱视,是何等的重要。这里介绍按弱视发生的原因去观察孩子的眼睛。




(1)注意婴儿期的形觉剥夺性弱视 大自然给了人们一双眼睛,是需要光明的启动。正如相片是光和影结合的产物一样,出世后婴儿的眼睛只有与光线相结合,才能形成有视觉功能的真正意义上的眼睛。但有些婴幼儿,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因素,外界光影的刺激不够或被阻断,导致了视觉发育异常或低下,这就叫形觉剥夺性弱视。

例如,先天性白内障患儿(尤其是全内障)和先天性角膜浑浊患儿,如果没有尽早手术,瞳孔被遮盖,眼睛没有光影刺激,视细胞就很难发育起来。再如,儿童上睑下垂,上眼皮盖住部分瞳孔,减少了进入眼内光线的刺激,影响了视细胞的发育,缩小了视野。在这些情况下,视网膜的功能和发育就被剥夺了,形成了弱视。

这种弱视,使视功能失去了发育的机会,婴儿的视功能就有可能生生地被剥夺了!如果1岁前不尽快解除剥夺环境,其后果是,孩子眼睛形成的弱视程度深,视力极度低下,视功能伤害也将是不能恢复的。因此,如果发现新生儿有先天性白内障,要尽早在出生1个月内手术,以免单眼形觉剥夺时间超过1个月,导致不可逆的视力下降。

还有一种形觉剥夺性弱视,是由于遮盖不当而产生的。例如,3岁以下儿童在治疗单眼弱视时,要遮盖健眼,如果遮盖时间太长,没有及时检查,会导致健眼产生弱视。这种弱视能及时发现,马上打开遮盖,视力是可以回升的。另外,对幼儿单眼眼疾,如眼外伤、眼手术后,单眼包扎时间过长,这种长期治疗性包扎,也会发生此症。

(2)屈光不正性弱视 这种弱视患儿有高度屈光不正,双眼视力相等或相似,早期没有做过检查,没有戴过眼镜。等较晚才做验光配镜时,高度屈光不正的双眼矫正视力,已难达到1.0,都在0.9以下。

一般来说,当小儿裸眼视力下降,近视度数大于6.00D,远视度数大于3.00D,散光度数大于2.00D时,都应及时配镜。如果家长疏忽了,没有在视觉发育的关键期——5岁前,给孩子配镜,结果使外界物体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图像,而由视网膜向大脑传入的图像质量下降,就会造成视细胞发育不良,引起屈光不正性弱视。这种弱视是双眼弱视,孩子将生活在一个朦胧的世界里。

(3)屈光参差性弱视 这种弱视患儿,两眼屈光参差太大,即两眼屈光度相差达250度以上,或者是一眼正常,一眼近(远)视度大于300度。

正常情况下,两眼分别看到的两个图像差别不大,传入大脑后,大脑才可能把它们融合成一个图像,即双眼单视,人们才能舒服地看到清楚的图像。但两眼屈光度相差太大,两眼看东西产生的图像就差别太大,一个清晰、另一个模糊,或一个大一些、另一个小一些。大脑则无法将两个差别太大的图像,融合成一个实像。这样看东西肯定就非常不舒服,为了保证看东西清晰,去除视觉干扰,大脑司令部就向眼睛发出指令:只让清晰眼工作,模糊眼不工作。而人体的器官功能都是用则进,不用则废。长期处在大脑选择性压抑状态下的模糊眼,得不到良好的视刺激机会,视细胞功能越来越低下,最后就形成了废用性弱视眼。这种弱视基本是单眼。

(4)斜视性弱视 当存在单眼斜视时,斜眼的视轴偏向一侧,两眼看同一物体产生的两个图像,在传入视网膜后就不在对应点上,也不能融合为一个像,一个东西成了两个物像。为清除复视,此时大脑也会在视觉通路上设卡,选择性地排斥斜视眼工作,从而去除视觉紊乱。斜视眼视功能也会因此而长期被抑制,视觉能力下降引发弱视。

(5)先天性弱视 由于遗传,婴儿的视网膜发育不良的先天性弱视,眼底没有明显异常,但治疗视力提高有限或不提高。如先天性眼球震颤弱视,是因眼球震颤使视中心不能注视,而无法看清东西的视功能障碍;先天 性全色盲弱视,是发生在双眼,有畏光、眼球震颤现象。

在分娩过程中,婴儿视网膜和视路发生小出血,损害了视网膜细胞,使中心凹发育不良,也会影响视功能正常发育,如新生儿视网膜出血。这种弱视眼,视神经功能高度低下,基本是无法治疗的。

5.孩子弱视要做的检查

(1)视力检查 尽早教会孩子认识视力表。裸眼视力和验光矫正视力检查,远视力及近视力均低于0.9,要继续重视其他检查。对不能认视力表的幼儿,用瞳孔眼底照相屈光检查,可粗略检查双眼屈光状况。用单个字和成排字检查孩子眼睛视物有无“拥挤现象”。




(2)眼科检查 要检查光觉、色觉是否正常;还要进行眼底、裂隙灯、验光等检查,看有没有发现其他眼病。

(3)检眼镜检查注视情况 弱视眼视网膜黄斑中心凹注视力下降,可出现旁中心注视现象。

(4)遮盖法检查 对婴幼儿用此法。可遮盖弱眼,孩子表现平静;遮盖好眼,孩子哭闹并用小手抓扯遮盖物时,说明未遮盖眼为弱视眼。

(5)捡豆法检查 对婴幼儿用此法。交替遮盖一只眼,观察用未遮盖眼捡回豆子大小的差别,两眼捡回豆子大小差不多,没有弱视。否则好眼捡回豆子小,弱眼捡回豆子大。